Sunday, June 12, 2011

柔一點

今天讀到一句很有意思的說話:
努力不一定會成功

黃昏練罰球時,發現一事:
球射不中時,往往反彈得很遠。
這跟平時看比賽所見很不一樣。
隨即想到,射球時不要太用力,也就是:要所謂「柔」一點。
調整一下,果然。

Thursday, June 09, 2011

射罰球時,我就在想這些...

盯著籃框,然後吸一口氣。
吸氣時,想像把籃框也同時吸過來。
籃框好像變得越來越近。
之後,既然籃框看似近在咫尺,就輕輕伸手,把球放進去好了。
射罰球時,我就在想以上這些...

Tuesday, May 31, 2011

Peak Tram Card

真想做個調查研究:
像我這樣一個每日在中環出沒的人,有哪一位沒有被各方遊客詢問過:
「請問纜車站在哪裡?」
你可能馬上回答:「我沒有!」
如果你確實沒有,那大抵是因為:閣下的配額已自動轉帳到在下的名下。
隔一段時間,總會在中環不同位置不同時間,碰上正在尋找纜車站的旅客。
今天又遇上一個。
(待續)

Sunday, May 29, 2011

古典籃球架

上月在西貢離島上,遇見這古典籃球架。
籃板由多條木板併合而成。
這天,我們拿排球當作籃球。
幾球之後,對射球的興趣就開始了,直到現在。


Sunday, May 22, 2011

我的地

遠足時,很習慣所謂的目標為本,一心只想盡快完成旅程,抵達目的地。
有時真的忘了,走路可以就是只為了走路。
這天,旅途末段,終於低頭仔細看了一陣:呀,原來一直在我腳下的地面,是這樣的。


Monday, May 16, 2011

畫與話

最近問人:「你畫畫嗎?」
答:「沒有,因為畫得不好。」
畫得不好,所以不畫,也不是頭一趟聽到。
奇怪,反而很少聽人說,說話不動聽,說得沒趣味,甚至令人煩厭,所以不說話。
畫不好,可以藏起來,況且也未聽聞有人看了人家差勁畫技感到不適。
差勁的說話,聽了覺得納悶、甚至作嘔,卻是無日無之,無休無止。

Sunday, May 15, 2011

一點點影響

當年看了Slamdunk(港譯 男兒當入樽), 開始對籃球比賽發生興趣。
近年看了Vagabond(港譯 浪客行),於是再次撿起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小說版。
然後,最近看了一系列 Smiles 作品,忍不住也安裝了 Zenbrush.

以上就是井上雄彥 (Inoue Takehiko) 對在下的一點點影響。

Saturday, May 14, 2011

籃球變磁石,練波變睇波

一直稱作籃球的,原來是一塊磁石,吸引了六、七個中學男生;
一心打算獨自練習罰球,最終落得坐在場邊睇波;
一切改變,始於兩個男生走過來問我這個正在苦練罰球的阿叔:
「可唔可以一齊玩呀?」

Wednesday, May 11, 2011

Free Throw

從前不明白,為甚麼籃球裏好好一個free throw,譯做中文就成了罰球。
昨日,在陽光普照下,練習了半小時free throw,終於體驗那種罰的意味。

Saturday, February 12, 2011

選擇的問題

前幾天同事轉來電郵,大意是有數以萬計eBook免費任讀。
實在沒感到興奮,可惜。
只因相信,儘管有更多的書,到了最終,與自己有關,或能夠影響自己的,可能只有幾本。
簡單點說,這是一個關於選擇的問題,而非關供應是否充足。
甚至,供應越多,選擇反而變得更困難。
想起某個科學上的比喻:在某個城市下著傾盆大雨時,尋找當中一粒粉紅色的雨點...

Tuesday, February 08, 2011

上得班多終...

上得班多,這一兩天終於領悟,所有事牽涉兩個人或以上的,都不易做好,都不能隨心所欲。
差不多想放棄。
也並非純屬消極想法。
反過來我同時想到的是,凡事只需我一己之力即可完成的,就更要努力積極。
確實相信。